May 14, 2012

關於臉書

  小虹老師上課時提到:「臉書讓萬事萬物都有了臉。」

  這樣的一個社群網絡其實讓每個人都擅於行銷。在臉書上展現的樣貌沒人能保證是否為真實,但不論事實真相為何,至少臉書的用戶都成功的在上頭為自己塑造了形象。也許是擺上精心拍攝和挑選過後的美照;或是每一則動態用心撰寫;甚至是不常上線的臉書低度使用者,也透過了「上線頻率」,建立出自己「免疫於臉書」、深入簡出不汲汲營營於網上社交的形象。

  當然所有人都知道,即使面對面,表面與真實也不盡然會相同,更何況是隔了一層螢幕,而所有資訊都轉化成1和0以二進位排列繾綣在雲端。

  下載、轉貼抑或分享,這些功能在滑鼠左右鍵點擊間即可達成,表面的東西極其容易剝除,像是小時候看過的電影《變臉》一般,剝下了別人的五官,戴在自己面上。一開口豈不馬上被認清?人們也許會這麼詰問。但事實是大多數人現在也不開口了,一個讚勝過千言萬語,不論是表達贊同附和,還是像高中不常見面的班級導師在每篇例行週記末的紅字「閱」,一個按鈕顛覆了所有學者傾其一生對於人類行為的研究,這是專屬於後人類時代的語言學。

  而我們可能甚至在真正理解何謂後人類時代之前就先點讚而後分享,因為聽起來很酷很專業。

  瀏覽線上社群一如在check list上頭畫叉或打勾,分秒必爭。我沒有時間認真聽你說話,但我得釋出善意以及我對於你說話權利的尊重,即便我根本無心在意甚至把你當屁。

  而很多時候「臉」被剝除後,甚至連名字也被毀容。被取下的面孔放置在大庭廣眾之下供人觀賞,像件前衛的藝術品,無題,它原先所屬的名字被毀屍滅跡,甚而連「佚名」的資格也被革除。而扒人臉皮的劊子手,成了作者。但是人們不管這些,他們只顧欣賞作品,並且呼朋引伴結邀成群的來看展。

  這是我在臉書上看到的生態,並且嗤之以鼻。

  一如前些日子頗為流行的迪士尼公主心理測驗,單純的應用程式(app.)利用基本的個人資訊,換算出最能跟受試者呼應的迪士尼公主角色,但背景圖片卻不著痕跡的使用了國外攝影師的系列作品;一如我極為歡喜的粉絲頁Cherng’s,簡約的白底以及黑色手繪圖文,時常描寫了對於生活裡極細微輕巧的懸念。然而這樣的一張臉卻也不時出現在其他人的軀幹之上,沒有標註,也沒有說明,這臉彷彿自小便生長在一個違和的骨幹上,而眾人卻仍舊不明所以的喧嘩叫好。

  我想說的只是,在表面之下,還有更多。臉書讓萬事萬物都有了臉,於此同時,萬事萬物其實也都丟了臉。尊重原創,不要不要臉。

No comments: